国际金融监管与市场动态简报
资本视界:一边强硬制裁一边警告脱钩,特朗普你究竟要做什么!
2025年9月29日
开曼金管局对Blacktower (Cayman) Ltd. 处以85,043.84开曼元罚款[1]
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管理局”)根据《金融管理局法》(2020 年修订版)(经修订)第 42A 和 42B 条以及《金融管理局(行政罚款)条例》(2025 年修订版)的规定,对 Blacktower (Cayman) Ltd.(“持牌人”)处以总计 85,043.84 开曼元的酌情行政罚款,原因是其违反了《反洗钱条例》(2023 年修订版)(经修订)(现已被 2025 年修订版取代)(“反洗钱条例”)。
因持牌人未能遵守《反洗钱法规》的立法要求,被处以行政罚款,具体如下:
- 未能仔细审查整个业务关系期间进行的客户交易,以确保进行的交易与持牌人对客户、客户业务和风险状况的了解相符,违反了《反洗钱法规》第12(1)(e)(i)条;
- 未能遵守《反洗钱法规》第31(1)(b)条的记录保存要求,即持牌人未在业务关系终止后至少五年内保存作为交易监控一部分进行的任何分析的结果记录;
- 未能维护交易监控系统,违反了《反洗钱法规》第5(a)(ix)条和2007年《内部控制规则》(现已被《受监管实体内部控制规则和指导声明》取代)第4.1条;
- 以及在发现异常或可疑活动时,未能根据《反洗钱法规》第17条的规定进行加强尽职调查,从而违反了《反洗钱法规》第27(f)条的规定。
以上调查结果基于现场检查。
此案强调,持牌机构需要制定适当、有效且全面实施的反洗钱/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扩散融资(“AML/CFT/PF”)和制裁政策及程序。此外,此案还强调了维护健全的交易监控系统、履行记录保存义务以及在发生异常或可疑活动时进行强化尽职调查的重要性。这些措施对于避免实体被用作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任何其他金融犯罪渠道的风险至关重要。
管理局将继续坚定地致力于加强开曼群岛的反洗钱/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扩散融资和制裁制度。通过持续的现场、非现场和其他监管活动,管理局将继续保持警惕,监控合规情况。违反管辖区反洗钱法规或监管法案的行为将受到极其严肃的对待,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执法或其他行动。
2025年9月29日
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对Blacktower Financi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处以 230,038.72 开曼元罚款[2]
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管理局”)根据《金融管理局法》(2020 年修订版)(经修订)第42A和42B条以及《金融管理局(行政罚款)条例》(2025 年修订版)的规定,对Blacktower Financi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牌人”)处以总计230,038.72开曼元的酌情行政罚款,原因是其违反了《反洗钱条例》(2023 年修订版)(经修订)(现已被 2025 年修订版取代)(“反洗钱条例”)。
因持牌人未能遵守《反洗钱法规》的立法要求,被处以行政罚款,具体如下:
- 未能遵守《反洗钱法规》第31(1)(b)条规定的记录保存要求,即持牌人未在业务关系终止后至少五年内保存作为交易监控一部分进行的任何分析的结果记录;
- 未能维护交易监控系统,违反了《反洗钱法规》第5(a)(ix)条和2007年《内部控制规则》(现已被《受监管实体内部控制规则和指导声明》取代)第4.1条;以及
- 未能根据《反洗钱法规》第17条的规定,在出现异常或可疑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加强尽职调查,违反了《反洗钱法规》第27(f)条。
此外,该持牌人还因未能遵守《2003年证券投资业务(业务行为)条例》的立法要求而被处以行政罚款,具体如下:
未能确保客户就任何其他合理认为必要的事项获得充分且及时的披露,以使客户能够就与持牌人或通过持牌人开展的证券投资业务做出明智的决策。
上述发现基于现场检查得出。
本案强调,持牌人需要制定适当、有效且全面实施的反洗钱/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扩散融资(“AML/CFT/PF”)和制裁政策与程序,以及在证券投资业务框架下采取健全的实践。本案还强调了维护健全的交易监控系统、履行记录保存义务、在出现异常或可疑活动时加强尽职调查以及确保客户获得充分且及时的披露以做出明智决策的重要性。这些措施对于避免实体被用作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任何其他金融犯罪渠道的风险至关重要。
监管局将继续坚定致力于加强开曼群岛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筹资及制裁制度。通过现场、非现场和其他监管活动,监管局将继续保持警惕,监督合规情况。违反本辖区反洗钱法规或监管条例的行为将受到极其严肃的对待,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执法或其他行动。
2025年10月14日
新加坡金管局:就税收框架、资金流出和家族办公室的影响的议会质询的书面答复[3]
问题:请问总理兼财政部长:(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近期宣布计划放宽单一家族办公室税收框架要求的理由是什么;(b) 过去三个季度是否出现家族办公室外流现象;(c) 对该行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影响的最新评估是什么?
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Mr Gan Kim Yong回答:
1.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在审查单一家族办公室 (SFO)[1] 的税收计划,以减少运营摩擦,并确保这些计划继续为新加坡带来经济效益。
2. 考虑到行业反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在考虑 (i) 精简申请文件,(ii) 简化报告义务,以及 (iii) 扩大税收计划下符合资格的投资类型。
3.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尚未观察到单一家族办公室的净外流现象,但会定期审查其计划,以确保其保持相关性和竞争力。包括香港在内的其他司法管辖区也已宣布对其家族办公室框架进行类似审查。
4. 当家族在新加坡设立和维护单一家族办公室时,他们会使用外部服务提供商(例如私人银行、基金经理、法律和税务顾问、基金管理人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既能创造业务收入,又能创造就业机会。
5. 随着单一家族办公室在新加坡的不断发展,现在有更多平台可供它们与当地社区互动和支持,包括通过财富管理学院的家族办公室探索系列、全球-亚洲家族办公室圈,以及其他慈善组织和网络,例如亚洲慈善联盟和ImpactSG。新加坡有许多家族回馈社区的例子,包括:
- Ishk Tolaram基金会自2021年以来一直支持患有阅读障碍的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并自2022年以来一直支持自闭症人才从事工程职业;
- 詹姆斯·戴森基金会,该基金会支持新加坡6至25岁、从小学到大学的工程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
2025年10月1日
新加坡金管局:新加坡巩固全球第三大外汇中心地位[4]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2025年10月1日宣布,2025年4月,新加坡外汇(FX)日均交易量(ADTV)升至1.485万亿美元,较2022年4月增长60%。新加坡巩固了其全球第三大外汇中心地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其在全球外汇交易量中的份额从2022年4月的9.5%升至2025年4月的11.8%。这些数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昨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外汇和场外衍生品市场三年一次的央行调查报告》。
2. 新加坡外汇日均交易量(ADTV)增长涵盖主要货币,其中美元、日元和欧元交易量增长最为显著,2022年至2025年期间,这些货币的交易量增幅在36%至65%之间。人民币和澳元的交易量也有所增加。
3. 2022年至2025年期间,外汇现货、远期和掉期交易量(占新加坡交易量的 90%)增长了 42% 至 61%。
4. 2025年4月,新加坡场外利率衍生品日均交易量为2080亿美元,较2022年4月增长33%。美元、日元和澳元利率衍生品是新加坡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品种。
5.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融市场发展部执行董事Mr Lim Cheng Khai表示:“新加坡外汇交易量强劲增长,这得益于亚洲时区流动性的增强,以支持该地区的经济和对冲需求。主要货币、区域货币以及外汇工具的全面增长,反映了新加坡作为值得信赖且高效的价格发现中心的持续作用。这巩固了新加坡作为全球投资者进入亚洲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和金融市场的门户地位。”
2025年9月23日
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签订合作备忘录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发展[5]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于2025年9月23日易中心有限公司(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深圳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圳绿色交易所),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及绿色金融生态圈的发展。
根据合作备忘录, 四家交易所将探索碳市场及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 促进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以提升相关机构及人员在碳市场运作、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推动区域碳市场深化发展。
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总监周冠英表示:「我们非常高兴与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碳排放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深圳绿色交易所和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我们将携手探索绿色金融的新机遇,致力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区域碳市场,为企业实现净零排放提供资金和解决方案,并促进中国内地与国际间强制性及自愿性碳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合作的启动,四家交易所今天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联合举办了一场研讨会, 重点探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创新发展。
2025年10月15日
香港贸发局:卡塔尔投资促进局在港设首个海外办事处 开拓环球机遇[6]
卡塔尔是香港的第三大中东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16亿美元,两地在贸易和商业合作方面具广阔的增长空间。香港贸发局(贸发局)致力与中东不同的经贸机构合作,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与投资,当中包括与卡塔尔投资促进局(Invest Qatar)共同合作,支持该局在去年于香港设立其首个海外办事处,藉香港平台开拓亚洲以至环球市场,吸引国际资金。
2025年10月9日
BVI金融管理委员会(FSC):TCWB/TCWB.US从未获得FSC的许可或监管[7]
英属维尔京群岛金融服务委员会(FSC)认为有必要发布此公开声明,以保护客户、债权人或可能被 TCWB / TCWB.US 招揽开展业务的人士,并让公众知悉,该实体从未获得FSC的许可或监管,无法在维尔京群岛境内或从维尔京群岛境内开展任何类型的金融服务业务。
详情如下:
TCWB / TCWB.US 谎称自己是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一家金融机构,获准提供一系列银行服务,包括高收益账户、国际银行业务、财富管理和设立英属维尔京群岛子公司。
FSC特此告知公众,TCWB/TCWB.US(网站地址:https://tcwb.us/)并非英属维尔京群岛商业公司,且从未获得在维尔京群岛境内或从维尔京群岛境内提供任何类型金融服务业务的许可或监管。
建议公众务必谨慎行事,避免与 TCWB / TCWB.US 进行任何类型的金融服务。欢迎公众向 FSC 提供任何相关信息,包括任何据称在维尔京群岛境内或从维尔京群岛境内运营的可疑实体,以及此类实体从事的任何不当活动。
FSC 根据《2001 年金融服务委员会法》第 37A 条发布此公开声明。
2025年9月30日
塞舌尔金管局:诈骗警报:欺诈公司ICPindex和其未经授权使用网站[8]
塞舌尔金融服务管理局(下称“FSA”)于2025年9月30日向其投资者、持牌人和公众发布通知,网址为https://icpinx.com/About-us/Regulations.html的网站提及一家名为 ICPindex 的公司,该公司声称已获得塞舌尔金融服务管理局的授权和监管,许可证号为 SD096。请注意,该实体不为人所知,未持有有效许可证,也未以任何身份受到 FSA 监管,且该网站与任何获得 FSA 许可或监管的实体均无任何关联。
FSA敦促投资者和公众在参与任何商业活动和/或进行任何涉及货币兑换或个人信息交换的交易之前,对实体、服务提供商和代表进行充分调查。FSA提醒公众,如果个人继续与上述网站建立或维持客户关系,或使用上述网站提供的服务,FSA不承担任何责任。
2025年10月13日
亚马逊本月底前首报中国卖家涉税信息
依据中国今年施行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亚马逊等平台企业需按季度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卖家涉税信息。日前,亚马逊向卖家发布公告,首次报送将于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涵盖本年度第三季度数据。涉税信息报送范围包括卖家身份、交易收入及平台费用等,无论卖家是否进行工商登记均需纳入报送范围内。
2025年10月
一边强硬制裁一边警告脱钩,特朗普你究竟要做什么!
据《华尔街日报》周三的头条文章《中国押注能赢得贸易战,采取强硬姿态》报道,中国正采取更强硬的贸易策略,押注通过长期博弈迫使华盛顿让步。北京方面认为特朗普对股市的依赖是其弱点,只要市场出现动荡,就能迫使他退让。近期中方的升级举措包括限制稀土矿物出口,这些原材料对全球科技供应链至关重要;同时,还对韩国造船企业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实施制裁,以此向美国发出更广泛的信号。中国预计,通过制造经济与市场压力,能够促使美国在即将举行的特朗普与习近平峰会前后重新回到谈判桌。尽管中国自身也面临经济压力,如房地产疲弱、债务高企、消费不振等,但与美国相比,中国政府更不受市场波动的约束,行动空间更大。文章指出,尽管中美双方在“升级—缓和”之间不断摇摆,但中国当前更倾向于维持压力,而非立刻妥协。
再来看看《金融时报》周四的头条新闻《美国警告称,如果中国实施新的出口管制,全球将会与中国“脱钩”》。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警告称,如果中国实施新的稀土与关键矿产出口管制,美国及其他国家将被迫与中国“脱钩”。中国宣布一项新规定,要求凡是出口含有哪怕少量稀土或关键矿物的产品,都必须申请政府出口许可,该政策将于12月生效。这一举措引发了全球反应,美国、欧洲及其盟友谴责此举是经济胁迫,认为这将扰乱全球供应链,因为中国在稀土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美方反制措施也随之而来,特朗普总统威胁称,若中国不撤回该措施,美国将于11月1日前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并采取其他反制行动。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警告称,该政策不仅会影响人工智能系统和高科技产品,还将波及汽车、智能手机甚至家用电器等消费品。北京方面辩称,此举是对美国此前制裁中国企业的回应,但华盛顿表示,中国早已计划实施该措施。目前谈判局势紧张,贝森特批评中国首席谈判代表李成刚在8月未经邀请访美时态度“极不尊重”,并威胁称若美方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费用将导致“全球混乱”。不过,特朗普与习近平预计将于10月29日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会面,贝森特表示对此次会谈仍持乐观态度,但也警告称若中方不让步,美国将强硬反击。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可能希望通过稀土出口管制迫使美方放宽对半导体出口的限制,但贝森特拒绝透露美国是否会在谈判中讨论此问题。当前美中贸易战的90天暂缓期将于11月中旬到期,局势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最近一周内全球公布的重大经济指标与事件。由于美国政府停摆,本周暂无美国方面具体经济指标数据。
上周四,美联储公布的纪要显示,美联储在上次会议上决定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这是2025年内的首次降息,标志着宽松周期的开启。然而,内部意见并不一致,多数成员支持降息,但部分官员担心通胀仍具韧性,主张暂缓进一步宽松。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普遍关注通胀风险和政策传导的不确定性,部分成员指出,近期关税可能对价格带来新的上行压力,同时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性,需要谨慎观察经济数据的后续变化。此外,就业市场风险也被多次提及,委员会认为下行风险正在增强,失业率有上升迹象。整体来看,纪要释放的信号是“鸽中带谨慎”。虽然降息进程已经启动,但未来节奏仍不确定。FOMC成员强调,需要继续评估通胀下行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增长的韧性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市场因此认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的降息路径上采取更温和、数据导向的策略。
上周五,美国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自11月1日起,美国将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此举标志着中美贸易与科技领域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随后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于10月12日发表声明,指责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是“典型的美国双重标准”,并强调中国在贸易战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不想打贸易战,但我们也不怕打贸易战。
紧接着,特朗普又在一档采访中软化语气,称关税是否实施“要视中方反应而定”,暗示仍有谈判空间。
本周三,中国公布了2025年9月的经济数据。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大于市场预期的0.1%,且上月为下降0.4%。环比来看,CPI小幅上涨0.1%,低于8月持平后的0.2%的预期。2025年8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低于上月2.9%的降幅,为2月份以来的最低降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府近期遏制企业价格战的努力。最新数据符合预期,但受国内需求持续疲软和贸易逆风的影响,工厂出厂价格通缩的持续时间已延长至三年。今年前8个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降2.8%,月度PPI持平,与上月持平。
[5]https://sc.hkex.com.hk/TuniS/www.hkex.com.hk/News/News-Release/2025/250923news?sc_lang=zh-CN
[6]https://hkmb.hktdc.com/tc/Gt5QbYvo/article/%E5%8D%A1%E5%A1%94%E7%88%BE%E6%8A%95%E8%B3%87%E4%BF%83%E9%80%B2%E5%B1%80%E5%9C%A8%E6%B8%AF%E8%A8%AD%E9%A6%96%E5%80%8B%E6%B5%B7%E5%A4%96%E8%BE%A6%E4%BA%8B%E8%99%95-%E9%96%8B%E6%8B%93%E7%92%B0%E7%90%83%E6%A9%9F%E9%81%87
[7]https://www.bvifsc.vg/library/alerts/public-statement-19-2025-tcwb-tcwbus
[8]https://fsaseychelles.sc/media-corner/regulatory-updates/scam-alert-icpindex-fraudulent-company-the-fraudulent-company-and-unauthorized-use-of-website-the-unlawful-websites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本金。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投资价值可能会因市场条件、经济因素、政治事件等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本文件中的历史表现并不预示未来的表现,过往的业绩不代表未来的回报。
信息来源:本文件所依据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我们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承担任何责任。我们不对因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责。
专业建议: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咨询财务顾问、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本文件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法律、税务或投资建议。
免责条款:我们不保证本文件中的任何预测、估计或观点的准确性或可靠性。我们保留随时更改或更新本文件内容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
适用法律:本文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释。
请仔细阅读上述免责声明。如果您不同意上述条款,请勿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进行任何投资决策。
UI学研社所刊载的文章、视频资料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或建议。上述文章版权归属U&I GROUP(汇智集团)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注明来源于公众号”UI学研社”。未经授权不能转载使用。获授权开白后应完整转载相关文章或内容,不得仅转载、截取部分内容或洗稿。如意欲就相关内容进一步咨询探讨,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