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法律创新与商业自由之间的秩序性 (下篇)

新加坡区块链行业的生态环境

凭借着友好的营商环境,稳健的法律监管,新加坡形成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中区块链行业的生态环境。之前两篇文章中,笔者概括性地解析了,法律创新与商业自由之间的秩序性,而这种秩序性最终培育了无数行业领先的区块链企业。
新加坡将自己标榜成“Crypto Hub”,意为“加密中继站”。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区块链企业为新加坡带来了难以衡量的经济价值,也为这片弹丸之地增添上一缕别样的魅力。本文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新加坡区块链企业们身上,通过了解当地行业的生态环境,为来自中国区块链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与竞争力保持提供对标的榜样

Litecoin,即LTC,莱特币是目前世界上总市值排名第六的加密货币。相当于是比特币的兄弟,莱特币也是一种点对点式的加密货币,是基于MIT/X11 License的开源软件项目,不受到任何中央机构的管理。
莱特币的创始团队来自于新加坡,基金会同样注册在新加坡。虽然莱特币的灵感来源于比特币,但其试图更进一步。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点:莱特币网络处理单个Block的速度更快;莱特币的定额发行量为8400万,为比特币的四倍;莱特币在其工作量证明的算法中采用了scrypt加密算法,以至于其在日常算力的环境下更容易获取。

(引用段落)Scrypt加密算法是指Colin Percival在2009年所发明的金钥推衍函数,设计时考虑到大规模的客制硬件攻击而刻意设计需要大量内存运算。Scrypt需要使用大量内存的原因来自于产生大量伪随机性(pseudorandom)资料作为算法计算的基础。一旦这些资料被产生后,算法将会以伪随机性的顺序读取,从而产生结果。
莱特币目前的价值为44美元,从最高点140美元左右已回落近70%。2019年加密货币市场回暖之后,莱特币表现明显优于整体市场。但是,自6月份以来,超过50%的跌幅让所有莱特币的拥护者大跌眼镜。分析师Charles Bovaird认为除了适当的利润回吐之外,资本流入缺乏,参与节点流逝和消极的市场情绪都是击垮莱特币价格的推手
作为一种支付功能的代币,莱特币一直在和瑞波币相互竞争,除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消费量榜单上的重要席位。然而,随着瑞波币进一步强化自身在跨境交易与转账方面的适用性,莱特币逐渐显得逊色。但这并不影响莱特币已经被超过1000家主流的网络服务与商品供应商,超过200家实体店铺所认可,作为可接受的支付手段。
Bluzelle(BLZ)是另一家成立在新加坡的区块链企业,有些人将它称作是“区块链Oracle”。在今年2月,Bluzelle与京东的高调合作更是其增加曝光度的绝佳机会。作为一个基于用户需求从而可实现扩展,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系统,Bluzelle允许参与者们共享自己的存储空间以赚取代币。与此相对应的是,DApp开发者通过支付代币来存储数据,并最高效地使用空闲的存储空间。

为了满足DApp所需庞大的数据交换,存储和管理需求,Bluzelle提供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独树一帜的高质量数据服务。和传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相比,操作系统与文件存储等方面都有相对应的区块链应用。但是,在数据存储和管理方面却缺乏可靠的解决方案。Bluzelle在2018年未来Fintech100名列前茅,专注于区块链数据存储和管理服务,恰好与其他环节的DApp服务相辅相成,可使去中心化网络的功能性,以及社区内无摩擦力的契合愈发成熟。
为了保障数据库使用在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达到最优化,Bluzelle采用了集群技术。在大规模的节点群组应用中,当某些节点遇到停运时,新的替代节点可以在对网络造成最小影响的情况下出现。因此概括而言,Bluzelle是由多个集群组成的庞集群,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高性能,可靠性与可拓展性
高性能:Bluzelle独特专有的集群技术是为了达到系统最性能设计的。Bluzelle可以通过从叶群中最近的节点,来检索数据以减少延迟;或通过与叶群中速度最快的节点并检索数据来幅度提速度。通过这种方式,在检索大容量数据的时候,其高性能会十分突出。
可靠性: Bluzelle依托集群算法的概念,采用一种模型,使得每个单元的数据都100%复制到集群中的叶群。因此,尽管数据仅在一个集群中,但是由于该集群的节点很多,并且在地理上分散,因此免受自然消亡或与类有关的事件引起的局部中断。
可扩展性:无论在水平或垂直上,Bluzelle的数据库都是可扩展的。基于各种策略与考虑,Bluzelle会管理各项需要扩展的例。水平扩展是Bluzelle架构的基础,每个集群都是集群层的另个“单位”的水平扩展。在每个叶群中,每个节点都成为在叶群层上平扩展的另个代理,从而形成不断对外延展的可拓展性。
VeChain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型,信息交互协作的云平台。其的源代码来源于以太坊,但为了便于商业DApp应用,在动态协议,智能合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进,包括动态区块生成协议(DBGP)、动态区块安全协议(DMBSP)以及数据组嵌入协议(DGIP)等等。VeChain旨在构造一个既可以自我循环,也可以向外拓展的可信任分布式商业生态环境。在VeChain的社区构想中,所交互的信息相对透明对称,参与方间的信任摩擦最小化,不同参与方各司其职贡献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相对公平的报酬,最终实现价值高速流转,并持续扩大VeChain商业闭环。

VeChain 中使用的Token为VET ,是区块链平台的生态血液。各个参与方可以通过支付 VET 获取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涉及的主要流转环节如下:

  1. 参与私募与ICO的最终用户和生态企业作为投资者,在一开始付出 ETH 获取VET 。这些ETH 交给VeChain基金会进行平台的技术开发,商业应用合作的推广,区块链服务的支持等。
  2. VeChain基金会向各个智能合约的开发及服务商收取 VEN ,支付智能合约运行所需要的Gas,来保障每个智能合约的运行。基金会所收取的 VEN 收入的 75%至99% 将作为节点奖励,支付给节点提供商,而剩余的部分用于基金会后续的日常运行,商业推广和技术开发。
  3. 智能合约服务提供商则支付 VET 获取Gas,为所服务的企业提供BaaS的智能合约服务,根据其商业规则及附加价值,向应用开发提供商收取 VEN 来提供智能合约服务。
  4. 应用开发提供商根据最终客户企业的需求,在所获得智能合约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加工,为其传统企业客户或者最终用户提供应用产品,收取 VET 作为企业收入。
  5. 最终用户可以支付 VET 来获取企业产品和服务。

VeChain的创始团队均来自中国大陆,但基金会是于2017年7月正式在新加坡成立的非营利性实体。基金会将作为VeChain区块链的倡导实体,致力于VeChain的开发建设和治理透明度倡导及推进工作,促进开源生态社区的安全与和谐发展。
一般的区块链社区以高度自治或去中心化为目标,放任社区参与者进行多样化的议事建议,并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重要事项的决策。然而,这样的议事机制由于参与者意见的多样化而变得低效和悬而未决,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演进。更有甚者,由于意见的严重分歧,导致区块链的分叉行为。VeChain基金会在认同去中心化建设的基础上,试图保障社区治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VeChain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协助团队在新加坡设立基金会实体,并代为维护实体架构的日常运营与报告事务。而基金会设立后,随机遴选适当的社区参与成员,加入基金会职能委员会,共同参与实际的管理与决策

区块链行业的落地发展在近些年来突飞猛进,但仍然无法避免摸索与探究的过程。但当区块链和Token的发行使用在某些司法管辖区仍处于灰色甚至违法地带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凭借自身的包容性与指导能力吸引区块链行业的大批涌入,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区块链行业的蓬勃发展。


汇集金融,法律,财税与科技多领域人才的U&I Group FinTech团队可为区块链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国际化解决方案。更何况,在FinTech与区块链等,此类新兴且高敏感度的行业中,专业的法律风控与战略咨询服务更显其价值。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