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A)是一部大几百页,横跨税务、支出与债务管理的综合性立法,是川普政府第二任期高调推出的财政税收组合拳,标榜“再减税、再投资、再提振制造业”。它一口气扩张个人与企业减税、抬高债务上限、同时收紧绿色补贴,意在用即时现金流和家庭可支配收入换取“美国制造”加速回流。支持者视之为重燃实体经济与中产消费的点火器。批评者则警告,其向高收入者倾斜的税惠,对新能源补贴的急刹车以及对联邦债务的再度放宽,可能把短期政治红利转化为长期财政和产业结构隐忧。以下内容仅挑选最具影响力的要点加以剖析,帮助读者在庞杂文本中抓住脉络。
为什么高收入群体是“大而美法案”的最大赢家?
《大而美法案》延续了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的个税七档税率结构,把原定2025年到期的37%最高边际税率再延长十年,并最终放弃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人群增收2个百分点税负的设想。在此框架下,法案把“可抵扣项目”做得更精细、更有针对性。尤其是临时将州与地方税(SALT)扣除上限从1万美元大幅抬高到4万美元,且只对年应税收入不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开放,为期五年。
此项税款的改革表面上偏向中产选民,可一旦与收入地理分布结合,就能发现真相。纽约、加州、康涅狄克和新泽西这类高税州,最能用足4万美元扣除额的正是律师、投行合伙人和科技高管,也就是收入曲线顶端的“高净值工薪阶层”。
与此同时,“无税小费/无税加班”听上去像福利倾斜“打工人”,实则为高薪职业提供了新的筹划空间。根据法案正文与参议院协商稿,个人可抵扣的现金小费上限为2.5万美元,加班工资抵扣上限为1.25万美元(夫妻报税可翻倍),并在15万美元(单身)或30万美元(联合)以上开始快速递减。
现实情况中,有观点认为许多底层服务业雇员全年小费尚不足数千美元,其税基本就比较低;而年薪30万美元的律师完全有可能把部分年度奖金“包装”为可抵扣加班费,从而额外节税很可能高达四位数之多。加之最高边际税率既未上调,也未设置类似拜登政府倡议的“百万富翁附加税”,累进结构在名义上保持37%,在实质上却因抵扣范围增加而被打薄。
上述设计的分布结果可从三份官方或权威测算窥见端倪:联合税务委员会(JCT)对2027年的静态模拟显示,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有90%以上能获得税负下降,而低于4万美元的群体中仅三成享受净减税;
税收政策中心(TPC)的量化模型进一步指出,前20%的高收入家庭将获得约60%的减税额度,前0.1%(年收入500万美元以上)户均减税接近30万美元,而底部20%的家庭平均减税不足600美元,甚至会因福利项目收缩而面临净损失。
儿童税收抵免
7月4日签署生效的《大而美法案》对儿童税收抵免(CTC)进行了提升。自2025纳税年度起,每名符合条件子女的抵免额由现行2000美元永久提高至2200美元,并自2026年起按消费物价指数逐年自动调增;其中可退还(refundable)的那一部分仍以1400美元为起点,并与通胀同步递增。有些媒体上提及得“可退还额升至1700美元”并非法律里另设的新跳点,而是用通胀累积做出的未来示例。只有当累计物价涨幅接近21%时(以2024年物价为基准),自动指数化才会把1400美元逐步抬高到约1700美元。收入阈值继续沿用旧规则,单身20万美元、联合报税40万美元起分段递减。因此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在相当宽的区间内仍可享受全额抵免。
资格审核方面,新法延续“每名受抚养子女必须拥有社会安全号(SSN)”的要求,并采用参议院折中方案处理混合身份家庭。夫妻联合报税时,只要至少一方拥有工作资格SSN即可申领CTC,另一方可持ITIN(个人报税号)。这一安排比众议院最初提出的“双SSN”硬门槛明显放宽。根据独立智库测算,在现行折中条款下,全国约180万至260万名主要为美国公民的儿童仍会因父母均无SSN而无法申领抵免,影响规模已远小于早前媒体引用的400万以上的估算。
川普账户
《大而美法案》中第XII章新增的“川普账户”(Trump Kids Account)常被媒体形容为“童年版 401(k)”。条款规定,凡是在2025-2028年间出生、且父母至少一方具合法居留身份的美国公民,可获1000美元联邦启动金;随后父母及亲属每年最多可再存5000美元,直至孩童年满18岁。账户资金可投向低费用指数基金、国债ETF或SEC认可的共同基金,期间收益递延不纳税;18岁后资金可按以下规则提取:
- 用于获批的高校学费、美国小企业署(SBA)登记的创业启动金或首次购房首付,8万美元以内免税;
- 25岁以后提取比例可提高到账户余额的80%;
- 30岁后可全额自由支配,未用于上述三类用途则按普通资本利得征税。
如果家长自孩子出生起每年投入上限5000美元,假设年化收益率为6%,18年后账户市值大约可达19.5万美元;若坚持到25岁不取,用相同年化率复利,市值将突破29万美元。这看似是“中产阶级逆袭神器”,但现实门槛并不低。首先,18年累计投入需9万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前家庭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约7.8万美元)的116% ;其次,劳动统计局数据表明,美国储蓄率常年徘徊在4%-6%,大部分蓝领家庭很难确保每年挤出5000美元持续存款。
过去几十年,美国股市的主力买家一直是大型企业养老金。但自2005年起,这些养老金担心股价波动会影响偿付能力,开始把钱从股票挪向更稳的长期债券。根据Milliman的《2025企业养老金资助研究》统计,结果显示传统固定给付型养老金对股票的平均配置比例,已经从61.7%断崖降到24.6%;腾出的资金主要流入与负债期限相匹配的LDI(负债驱动投资)债券和各类票据。结果是,股市一下子少了大块“耐心资本”。
“川普账户”正是在这种空缺背景下被设计出来。政府先给每个符合条件的新生儿1000美元启动金,再鼓励家长每年往里存5000美元,而且账户里的钱只能买指数基金等长期股票资产。简言之,当企业养老金撤离股市,官方就希望用家庭储蓄来补位,重新为资本市场注入一条稳定的、长期的资金管道。
这也解释了为何该账户投资范围锁定在公开市场而不是银行活期或保险万能账户。然而,风险也随之向家庭端平移:一旦股市回调,资产缩水将直接冲击子女教育和置业计划;而高净值家庭往往还能分散投资,并利用529计划、Coverdell Education Savings Account等多元税惠通道,收益再叠加“川普账户”,形成复利叠加效应。
遗产税
《大而美法案》对联邦遗产税最关键的调整只有一条,却足以改写未来的财富传承版图。自2026年1月1日起,统一遗产与终身赠与免税额被永久锁定在每人1500万美元、夫妻合并3000万美元的名义水平,并继续按通胀指数化。这条款把即将于2026年到期、原本要回落到约700万美元/人(2017年水平折算)的“加倍免税”彻底写死在法典里。而超出免税额的资产仍按40%联邦税率征收,配偶之间的“可转用额度”(portability)规则以及死亡时的资产成本“提高”(Step-up in Basis)均未动。
UI学研社所刊载的文章、视频资料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或建议。上述文章版权归属U&I GROUP(汇智集团)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注明来源于公众号”UI学研社”。未经授权不能转载使用。获授权开白后应完整转载相关文章或内容,不得仅转载、截取部分内容或洗稿。如意欲就相关内容进一步咨询探讨,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