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货币的政策困境与美元霸权强化
(1)印度卢比的”双赤字陷阱”:印度储备银行的降息决策(回购利率下调25bp至6.25%)与美联储维持鹰派立场的政策错配,这种政策上的错配凸显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追求“保增长”和维护“稳汇率”之间的根本矛盾。
尽管印度央行预测2025-26财年的GDP增速将达到6.7%,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投资和消费。降低利率可以减少借贷成本,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消费者增加支出。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美元走强,导致包括印度卢比在内的多种新兴市场货币面临贬值压力。特别是,在当前背景下,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扩大以及资本账户资金外流加剧了这一趋势,使得卢比汇率跌至87.58的历史新低。经常账户赤字的扩大加上资本外流,形成了一个不利于经济稳定的恶性循环。资本流出进一步削弱了本国货币的价值,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推高了通胀率,同时也限制了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调整的能力。
这种政策困境折射出特里芬难题的现代演绎——本土货币政策自主权与汇率稳定难以兼顾。
(2)人民币的”战略防御性贬值”:中美关税升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一度跌至7.32,表面是市场对贸易战升级的应激反应,实则暗含中国央行的战略选择。通过允许有限贬值对冲商品关税的冲击,同时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措施,并且维持NDF市场干预力度,展现”有管理的浮动”机制优势。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既缓冲外部冲击,又可以避免重蹈2015年资本外流覆辙。
主要央行政策路径分化下的套利重构
(1)美欧货币政策”错位共振”:美联储依托非农就业14.3万(远低于 12 月上调后的 30.7 万个就业岗位和预测的 17 万个就业岗位),以及职位空缺减少 55.6 万个,至 760 万个(低于预期800万)等信号,维持利率稳定。然而欧洲央行在通胀2.5%情况下继续降息,这实质是货币当局在主权债务危机隐忧(意德10年期国债利差)与增长停滞间的无奈选择。
这种政策上的“错位”导致美欧之间的利率差异进一步拉大,进而推动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04的重要心理关口。随着利差扩大,套利交易变得更加吸引人,预计更多的资本将流向美元资产,寻求更高的回报率并享受潜在的汇率收益。
这不仅加剧了欧元贬值的压力,也可能促使更多投资者重新评估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间的资产配置策略。
(2)日本央行的”世纪转身”:家庭支出同比增2.7%与名义工资三十年高增长,这些积极的变化标志着日本可能正在摆脱长期困扰其经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阴影。政策利率向1%迈进不仅终结负利率时代,更将引发全球套利交易的范式转换——尤其是对于依赖低息日元融资的套利交易(即借入低息日元并投资于高收益货币)而言,这一转变尤为关键。
随着日本政策利率接近1%,巨大的美元-日元套利头寸面临平仓压力。投资者可能会开始卖出之前借入的日元购买的高收益资产,以避免未来更高的借贷成本。
这种大规模平仓行为可能导致资金从海外市场回流至日本,改变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具体来说,新兴市场和其他依赖外资流入的国家可能会感受到资金外流的压力,进而影响其货币价值和金融市场稳定性。
全球股市的”冰火格局”与结构性机会
(1)美股”通胀韧性悖论”:上周标普500微跌0.24%与纳指持平背后,隐藏着深层结构分化——市场内部却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分化。一方面,根据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消费者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上升至4.3%,这不仅推高了实际利率,也对整体市场的估值构成了压力。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随着AI技术的发展,英伟达等公司在算力领域的投资持续增加,其市值已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同时,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能源巨头如埃克森美孚也在加大资本支出,以适应并引领这一变革。
(2)港股”政策套利窗口”:恒指4.49%周涨幅与较1月低点上涨20%的技术性牛市,本质是中美博弈下的估值套利。DeepSeek等AI模型突破(参数规模达GPT-4的1.8倍)重构科技股估值逻辑,同时两会前政策预期(预计推出2万亿特别国债)形成制度红利贴现,但仍需警惕MSCI中国指数远期市盈率与ROE的背离风险。
全球通胀的”能源诅咒”与政策两难
欧洲1月通胀2.5%揭示后疫情时代能源地缘化趋势。北溪管道中断与红海危机叠加,推动TTF天然气价格重回58欧元/MWh。这种结构性通胀迫使欧央行在”滞胀天平”上艰难抉择——若3月继续降息,可能引发实际利率进一步下跌,这可能不足以应对当前的通胀压力,反而可能助长物价上涨。
同时,较低的实际利率可能会促使资本流出欧洲市场,寻找更高回报的机会,尤其是在美国等提供相对较高收益率的地方。这将增加欧元贬值的压力,并可能影响欧洲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央行需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与控制通胀之间找到平衡,并考虑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长期来看,增强能源安全、减少对外部能源供应的依赖,将是缓解此类结构性通胀的关键策略之一。
趋势推演与风险预警
(1)美元走强与新兴市场脆弱性暴露:截至2025年2月11日星期二,美元指数维持近期涨势,维持在108.3上方,新兴市场需防范在信贷周期或商业周期过程中,资产价值崩溃的特定时刻,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危机有可能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等渠道迅速传播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当采取措施防范此类风险。
(2)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中美之间关税的进一步升级促使企业寻求更接近消费市场的生产基地,这一现象被称为“近岸外包”的深化。例如,根据墨西哥国家统计与地理研究所(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y Geografía, INEGI)的数据,在2024年10月期间,墨西哥向美国非石油类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3.9%。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异化:如果日本央行决定加息,这可能会对全球债券市场,尤其是美国国债市场,造成显著的流动性冲击。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数据(TIC Data),截至最新统计,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达到了1.0988万亿美元,使其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之一。
一旦日本央行继续加息,日本国内资产的吸引力将增强,可能导致大量资金从海外市场撤回日本。这种资本回流趋势会减少国际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特别是对于美国国债这样的主要投资标的。
同时,为了调整投资组合或满足更高的国内回报率需求,日本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减持部分美国国债,从而增加美债市场的抛售压力。这不仅会影响美债的价格稳定性,还可能推高其收益率。随着美债收益率上升,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的相对价值下降,这可能会促使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重新配置资产,导致更广泛的资本流动变化。
当前全球货币体系多极化与地缘经济碎片化交织,建议投资者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保持慎重。
@ 投资免责声明: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本金。
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投资价值可能会因市场条件、经济因素、政治事件等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
本文件中的历史表现并不预示未来的表现,过往的业绩不代表未来的回报。
信息来源:
本文件所依据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我们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承担任何责任。我们不对因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责。
专业建议: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咨询财务顾问、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本文件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法律、税务或投资建议。
免责条款:
我们不保证本文件中的任何预测、估计或观点的准确性或可靠性。我们保留随时更改或更新本文件内容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
适用法律:
本文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释。
请仔细阅读上述免责声明。如果您不同意上述条款,请勿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进行任何投资决策。
UI学研社所刊载的文章、视频资料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或建议。上述文章版权归属U&I GROUP(汇智集团)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注明来源于公众号”UI学研社”。未经授权不能转载使用。获授权开白后应完整转载相关文章或内容,不得仅转载、截取部分内容或洗稿。如意欲就相关内容进一步咨询探讨,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