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由厦门市海丝跨境企业及家族办公室发展中心、厦门市律师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厦门市律协财税法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U&I GROUP(汇智集团)及汇智研究院承办,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支持的 “企业出海税务合规专题会议” 在厦门海上世界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境外商业活动中的税务申报合规问题,特邀业内权威专家深入解读CRS(共同申报准则)与CFC(受控外国企业)规则,为企业及高净值人士提供了兼具实操性与前瞻性的合规指引。
聚焦合规痛点,权威专家拆解国际税务新挑战
随着全球涉税信息透明化进程加速,CRS作为全球税务信息自动交换体系,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司法管辖区,其本质是通过多边框架实现跨境金融账户信息的透明化共享。
个人税务居民身份判定误区:U&I GROUP(汇智集团)福建区域合伙人赖小敏女士在《企业对外投资常见CRS境外税务合规问题解析》中指出,当前实务中存在两大认知误区:一是误认为持有境外护照即可规避中国税务居民身份;二是忽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原则对法人税务居民判定的影响。”她进一步阐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务居民身份判定采取’住所标准’与’183天居住时间标准’相结合的复合规则——即使纳税人持有境外永久居留权或临时居留许可,只要满足’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含户籍、家庭关系实质联系)或’一个纳税年度内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任一条件,即构成中国税务居民,需就全球所得履行申报义务。”
企业税务居民身份认定关键:赖小敏女士强调:”CRS规则下,判断企业税收居民身份的核心在于’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对于通过离岸架构持有境外子公司股权的中资企业,需重点关注境外注册实体是否因董事会决策、财务核算、人员配置等核心管理职能实际位于中国境内,从而触发双重税务居民身份风险。”
CFC规则演变与风险防范:福建旭丰(自贸区厦门片区)律师事务所廖山海律师则聚焦《关于中国 CFC 概念的法律规则演变》,详解这一反避税制度的核心逻辑。他介绍,CFC 规则针对 “居民控制低税率地区企业滞留利润” 的避税行为,2008 年纳入企业所得税法,2018年扩展至个人所得税领域,形成 “企业 + 个人” 全覆盖的监管网络。他特别提醒,设立在实际税负低于12.5%地区的企业,若利润滞留无合理经营需求,税务机关可直接视同分配征税,而美国、英国、德国等 “白名单” 国家及年度利润低于500万元的微利企业可豁免适用。
搭建法商融合平台,助力企业高质量 “走出去”
本次活动分别就CRS境外税务合规、中国CFC规则演变、解读CRS信息交换申报误区展开深度分享,为企业和个人解答了跨境税务合规的关键问题。问答环节中,专家与参会者积极互动,进一步厘清实操疑点。活动最后,U&I GROUP(汇智集团)代表表示,依托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平台资源和专业优势,持续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